浦城茶娘邹金妹,我这辈子就做茶了

8日,一走进浦城县水北街镇中坊村黄竹串,就可看到木龙井的连片茶山,苍翠欲滴。笔者此行要探访的邹金妹正在茶山锄草,丈夫范文星则往茶树根部施菜籽饼。

“用除草剂、化肥不就行了,又快又省工。”笔者不解地问。“现在种茶、做茶的人多,我要有自己的特色,不求产量, 专做精致的纯天然野生茶、无公害生态茶。”邹金妹说,她家种植了200亩茶山,其中纯天然野生土茶25亩、无公害生态茶30亩。

邹金妹创业的第一桶金即来自种茶。1990年,她与另三人合伙承包了临江镇锦城村的140亩茶山,当时生产的是土毛茶,卖给浙江金华茶厂,在锦城的四年,每年收入都在万元以上。

发现家乡水北镇也有不少丘陵山,土壤好,宜种茶。1994年,邹金妹回到裴墩村,将房前屋后、自留地的零星茶树管理起来,并在邻村的中坊村木龙井租下一片山,用扦插办法栽种茶叶80亩。邹金妹夫妇早出晚归,一心扑在茶山上,茶山面积扩至200亩。

2000年后,就在夫妇俩准备大干一番时,茶产业发展日益品牌化、专业化,安溪铁观音获中国驰名商标,很大程度上冲击了小地方的绿茶生产。和邹金妹一起从事茶产业的伙伴纷纷改行。

“我不甘心,做这么多年茶,难道就这样放弃了?”邹金妹对自己的青茶品质有信心,只是苦于没有品牌效应。

2005年,邹金妹独自一人前往安溪最大的茶叶种植地祥华乡“取经”。祥华乡家家户户种茶,在寒露前后十天里,一户茶农的秋茶收入就有10多万元。这让她更加坚定了种茶的决心,当年便引种30多亩安溪的铁观音品种,并引进一套新的制茶设备,在裴墩村办起了茶叶加工厂。2006年,她与丈夫再次来到安溪县感德镇学习茶叶制作技术,20天时间里,光笔记本就密密麻麻写了一摞。回家后,邹金妹不时翻阅笔记,与师傅电话联系,边做边学,常常在工厂里一泡就是一整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邹金妹的制茶技术已达到专家级水准,红茶、绿茶样样棒。“好茶,好水,好人家。”在邹金妹家喝过茶的客人这样评价,村里人都用“茶妹子”来称呼她。

听到这些,邹金妹总是这样回应:“我这辈子就做茶了,想方设法做自己的品牌,做浦城的好茶!”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浦城茶娘邹金妹,我这辈子就做茶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