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山好水出好茶 广西打造大陆第早春茶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是一句广为人知的口号。7月的广西正值雨季,在一个下过雨的清晨,记者与元泰相关工作人员一同来到了这个景色秀甲全球的地方。广袤的蓝天飘浮着几朵洁白的云彩,茂密的绿化带在高速公路两侧徐徐铺展,一直延伸到和天空连接的地方。

据了解,广西地处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的东南边缘,境内多丘陵、盆地,土壤主要为丘陵酸性红壤;北回归线横穿其中,气候温暖,热量丰富,雨水丰沛。这样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茶树生长。

红碎茶出口质、量一流

广西产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据唐代陆羽《茶经》记载,在唐代有山南、淮南、浙西、浙东、剑南、黔中、江南、岭南八大茶区。而今广西象州县及金秀县一部分就属于当时岭南茶区。

新中国成立之后,茶叶的生产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广西外贸部门与生产部门密切配合,采取积极引进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和机械设备,指导群众改造旧茶园、开辟新茶园等一系列扶植措施,使广西茶叶生产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

原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韩志福就参与了茶叶树种的引进工作。他介绍,20世纪60年代中期,世界茶叶贸易量的90%以上是红茶,且红茶中有98%以上是浓、强、鲜的红碎茶。鉴于当时国外红茶供不应求、国内绿茶却供过于求的局面,广西于1965年在广西上林县大明山茶场开始试制红碎茶。经过10年的时间,广西红茶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1975年广西红茶的出口量达1169吨,占广西茶叶总产量的60%,红碎茶占红茶98%以上。出口的红茶在质量和数量方面都是一流的。

老茶区紧跟市场步伐

到了2008后,金骏眉受到市场的极力追捧,红茶原料的供应量一下子“紧张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红茶的生产、制作队伍。

原广西茶叶学会秘书长李璧球介绍,广西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成为全国红茶重点产区,其所生产的红茶收购价高达3.5元/斤。到改革开放后,红茶的生产受到了市场化的干扰,80年代中期一些国营茶厂开始带头进行红改绿。到了2008后,金骏眉受到市场的极力追捧,红茶原料的供应量一下子“紧张起来”,陆陆续续又有一些人重新生产、制作红茶。目前,一斤红茶的售价要比一斤绿茶的售价高出10元左右。

为了增强广西茶业的市场适应性,提高经济效益,“广西目前种植的茶树大多是既可以做红茶也可以做绿茶。同时,我们在全省范围推广一套制茶工艺,可以用来加工红茶也可以加工绿茶。”李璧球介绍。

据了解,相同品种的茶树在广西比在华东、华中茶区早采一个月,停采迟一个月,采茶期长达9-10个月,当地茶农一般将早春茶用于制作绿茶,夏茶用于制作红茶。“广西所产的红茶具有产量大、茶叶内质丰厚、滋味足的优势。”李璧球说。

打造大陆第一早春茶

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协会资料显示,2011年,广西红茶产量达到5600吨,较2010年的800吨净增4800吨,增幅达到600%;目前广西各茶叶主产区都在生产红茶,生产工艺技术基本趋同。

原广西茶叶学会秘书长李璧球和原广西桂林茶叶科学研究所所长韩志福介绍,广西茶叶不仅在生长周期上具有明显优势,在茶叶树种方面也有优势。目前广西仅制作红茶的品种包括:凌云白毫、福云六号、白牛菜、龙脊大叶种、六堡、浪伏、黄金桂、金萱、铁观音、金观音等,所产的原料主要被江西、安徽、湖南等地茶商采购走。

目前广西还是更多地扮演原料提供商的角色,缺乏自己的茶叶品牌。当地一位茶人表示,茶商、政府的品牌意识正在逐步增强。

郭异是广西石乳茶业的负责人,从事茶行业十多年的他越来越发觉塑造茶叶品牌的重要性,在参观他位于柳州的茶园后,我们了解到,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他经常请一些台湾的著名制茶师以及茶人到基地去指导员工。同时,为了留住人才他还会分配公司股份给员工。

茶叶品牌的塑造需要商家的努力,也同样需要政府的重视。在不久前,“2012广西(昭平)春茶节暨文化旅游节”吸引了来自全区100多家制茶企业近300个茶样参加了广西名优茶评比。一位当地媒体的朋友告诉记者,当地政府部门正在着手努力打造“中国大陆第一早春茶”的品牌。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好山好水出好茶 广西打造大陆第早春茶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