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国最大绿色茶园 推进川茶品牌做大做强

倾力打造中国最大绿色茶园 强力推进川茶品牌做大做强
独家专访四川省农业厅常务副厅长傅志康

春暖花开,春茶飘香。四川省农业厅常务副厅长傅志康作为分管全省茶产业的厅领导,对川茶有着怎样的认识和思考?对川茶产业发展作了怎样的谋篇布局?对川茶品牌的未来前景寄予了怎样的憧憬与期盼?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们专访了傅志康副厅长。

中国网西部高地:前两天在成都蒲江举行的第三届中国采茶节上见到你,并聆听了你在新农村论坛上的讲话,觉得讲得特别好,尤其是对川茶产业发展的底气显得特别足。我们的问题是,你作为主管全省茶产业的厅领导,请你谈谈你所认识的川茶,以及对川茶发展优势的思考。

傅志康:川茶的历史悠久。四川是茶的故乡,也是种茶业和茶文化的摇篮,对茶发现和利用最早,已有三千多年的种植历史,远在二千多年前就已形成商品,设市销售。唐宋时期,川茶产量居当时全国之冠,名茶创制最先,据史料记载,饮茶、种茶和茶叶的传播都起源于四川。由于悠久的茶业历史,丰富的资源和优良的品质,自古享有蜀土茶称圣的美誉,并孕育和形成丰厚的茶文化底蕴,成为中华茶文化的发祥地。光辉灿烂的种植、饮用、茶文化悠久历史,为繁荣祖国茶业,丰富、发展和传播祖国茶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川茶茶树品种资源丰富。四川是茶树原产地之一,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孕育了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大叶种、中叶种、小叶种,早熟、中熟、晚熟等优良品种都有,在雅安、邛崃、古蔺等地都还保留有许多大茶树。现在种植的省级以上的优良品种有40多个,其中本省地方良种20多个。目前,我省茶业重点推广的名山13

名山特早21

福鼎大白茶、福选9号、乌牛早等无性系良种,具有发芽早、整齐、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及适制性强等特点,为推进川茶无性系良种化,实现多茶类、多品种、不同区域种植提供了丰富的品种资源。

川茶茶叶自然品质好。这是源于四川气候条件独特,茶区分布在日照少(年日照1000h1400h)、气温适宜(年均温14℃17℃)、无霜期长(240d320d)、降雨丰富(年降雨量1000ml1400ml)、云雾多、湿度大、漫射光丰富的盆周山区和丘陵地区,能满足茶树喜温好湿、喜漫射光的生物学特性,是发展茶叶特色产品的最适宜区。同时,由于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四川开发早茶、名优茶优势突出,比江浙等主产区提早近1个月上市。由于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和优势品种,茶叶内含物丰富,尤其是名优绿茶,不仅香高味爽,而且耐冲泡。同时四川盆地的地理特点,也是种植优质川茶的独特条件。四川全省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丘陵和山地占59.5%,现有耕地6426.7万亩,据普查,坡度6°-25°的宜茶坡地有3000多万亩,而且生态条件较好,为建设新型茶叶产业基地,提供了丰富的土地资源。

茶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四川的生产、经营、科研、教育能通力合作,已形成了一支稳定的、比较成熟的生产和经营队伍,四川农大、宜宾技术学院设有茶学专业,为川茶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四川省茶科所为川茶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省、市、县农业部门形成了较系统、完善的茶叶科技推广及生产经营管理体系;民营茶叶加工企业快速发展,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组织结构不断完善,在茶叶加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川茶加工业的骨干力量;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茶农积极性高;改革开放以来,四川交通、信息都有空前改善。所有这些,都为川茶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产基础和社会环境。

川茶产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具体来说,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为川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西部12个省(市、区)中,云南、贵州、四川、广西、重庆、陕西、甘肃和西藏8个省(市、区)产茶,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6%和39.5%,四川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均居西部第二位,茶叶总产值居第一位,茶业是我省茶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在退耕还林、农业结构调整中,把茶叶作为重点支持的产业。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为茶业发展带来机遇。同粮油等大宗农产品相比,茶叶属于比较效益高的农产品,农业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发展茶叶产业,茶叶在主产区受到高度重视,投入明显加大。我国茶叶发展逐渐往中西部地区转移带来发展机遇。广东、福建、浙江等经济发达的茶叶主产区,劳动力成本高,茶叶生产比较效益降低,茶树种植面积和产量增长潜力小,全国茶叶生产的发展逐渐往中西部地区转移,为川茶生产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中国网西部高地:听了你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川茶的特点、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基础。我们的第二个问题是,川茶无疑是四川的特色农产品,发展川茶产业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好事。那么,四川省把茶业发展放在什么地位上?重视程度如何?切实有力的举措有哪些?

傅志康:四川曾是红茶和绿茶出口重要产区之一,红茶出口曾居全国第二位,绿茶出口也有一定规模,出口曾占总产量的1/3。1986年自营出口茶叶(包括重庆市)1.13 万吨,创汇1257万美元。川茶出口有过由盛而衰、大幅下降的曲折经历。2002年,四川茶叶出口量不足2千吨,不及总产量的4%。2003年全省茶园面积187万亩、茶叶产量7.21万吨、茶叶总产值10.1亿元,到2007年,全省茶园面积增加到252万亩,年均增长7%;茶叶产量增加到13.03万吨,年均增长16.14%;茶叶总产值增加到21亿元,年均增长21.6%。

2008年是川茶跨越发展的重大转折点。这一年,四川省政府接连两次召开茶产业发展会议,按照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研究完善茶产业发展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增添工作措施,提出把四川打造成中国的绿色茶园的奋斗口号,培育壮大茶叶企业,推进我省茶业跨越发展,促进广大茶农持续增收。

同时出台了《四川省十一五优势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全省茶产业发展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面积、产量、产值全面进入全国前三位,使川茶成为 天府之国的又一张名片。要使川茶在全国人民心目中形成绿色、有机的好茶概念,把我省建成中国的绿色茶园。还明确提出建设大基地、扶持大龙头、培育大品牌、搞好大协作的发展路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增长方式、提升产业化水平为主线,立足优势,优化布局,狠抓良种,扩大规模,建设基地,整合品牌,培育龙头,增强科技支撑和机制创新能力,实现茶叶大省向茶叶强省的跨越。

全省上下把握发展机遇,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努力推进茶叶产业上新台阶,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10年,四川全省茶产业总面积、总产量、总产值分别由2008年的第六位跃居全国第三位,提前实现了预期的发展目标,四川省当之无愧地位居中国茶业省区前三位。

这个排位的提升,不是轻而易举的。这是近几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各茶区党委政府对茶业发展的地位提得很高、极为重视的结果。没有党和政府强有力的推动,全省茶业不可能取得如此骄人的发展业绩,不可能实现今天的跨越发展。

中国网西部高地:从你前面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2010年四川茶业的总规模、总产量、总产值就已经分别位居全国茶业省区的第三位了,这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我们的第三个问题是,四川茶产业目前发展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请你具体介绍一下。

傅志康:2008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农业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进下,我省整个茶产业实现了跨越发展。尤其是2011年,全省茶区以现代茶业万亩核心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出政策、添措施,抓落实,扎实推进现代茶叶基地建设,全省茶产业呈现亮点突出、产销两旺、效益提升、茶农增收显著的良好势头,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

产业规模上新台阶。2008年以来,我省茶产业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面积快速增长。全省茶园面积由2007年的252.9万亩,发展到2011年的348.6万亩,增加95.7万亩,增长了37.8%,年均增长9.5%。茶园面积10万亩以上的县由5个增加到15个、20万亩以上的县8个,建成了川西、川南、川东北三大优势茶叶产业带。产量稳步上升。茶叶总产量由2007年的13.03万吨,发展到2011年的18.5万吨,增加5.47万吨,增长了42%,年均增长10.5%。助农增收显著。茶叶总产值由2007年的38.09亿元,发展到2011年的86亿元,增加47.91亿元,增长了125.8%,年均增长31.5%;全省茶农实现人均茶叶收入1627元。良种化水平提升。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由108万亩增加到185万亩,无性系良种茶园比重由42.7%提高到53.1%。产业区域集中度提高。乐山、宜宾、雅安、泸州等川西南茶区茶园面积、产量、产值在全省所占比重不断提高,茶园面积超过200万亩,占全省茶园面积一半以上,茶园面积20万亩以上的县达到8个。

区域品牌打造取得新突破。从2008年开始,通过反复研讨、考察和比较,确定了我省茶叶品牌打造必须走区域品牌打造的路子。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打造茶叶区域品牌的目标和重点,制定了《川茶品牌发展规划》,加大了对峨眉山茶、蒙顶山茶和宜宾早茶等区域品牌的推进力度,起到了推进产业发展、产销两旺、效益提升、茶农增收、川茶影响力扩大的良好效果,重点龙头企业以品牌销售量大幅增加。竹叶青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成为我国最大的本土茶叶企业。

产业化经营上了新水平。2008年以来,省级以上茶叶龙头企业增加了15家,达到29家,国家级由1家增加到6家;亿元以上的茶叶龙头企业由2家增加到8家,1千万以上的龙头企业36家增加到102家;中国驰名商标从1个增加到5个,中国品牌农产品2个。竹叶青等9家茶叶企业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峨眉雪芽茶业分公司和四川省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还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茶业连锁加盟十强企业,与张一元、吴裕泰、更香茶业等茶叶老牌企业齐名。乐山市荣获中国绿茶之都称号。茶叶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达到359个,提升了茶农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

茶叶标准园创建全面推进。我省11个优势县按照农业部五化、七到园、六个100%的要求,全面推进茶叶标准园创建,示范带动全省茶叶产业发展。省农业厅成立了以分管副厅长为组长,相关处站为成员的省级标准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专人负责。加大工作力度,以加快推进现代茶叶产业基地为契机,万亩核心示范区建设为抓手,集中连片、规模化、标准化推进茶叶标准园创建。为了进一步做好标准茶园创建工作,我省其它17个茶叶优势核心县也按照全国标准开展标准茶园创建活动。

茶叶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通过新建和改造提升,建成了达到无公害标准以上、亩鲜叶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的安全高效茶园基地100万亩;绿色防控面积达到100万亩,无公害茶园面积由85万亩增加到235亩,有机茶面积由1.5万亩增加到8万亩,5家企业获得了全国的GAP认证;名优茶基本实现了茶叶清洁化、不落地生产。茶叶产品全国抽检合格率由91.3%上升到97.8%。

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引进、选育,审定茶树新品种8个,1个品种认定为全国茶树新品种。先后引进省外茶树新品种17个,开展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宜四川种植的引进品种10余个,推动了四川茶树良种化进程。全面推广名优茶机制技术,推动了名优茶的规模化生产,名优茶机制率达到90%以上;大力推广机修、机采技术,缓解了劳动力紧缺的矛盾。加强了与中国茶叶研究所开展的《关于四川茶产业发展技术合作框架协议》的全方位的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建立了与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相衔接的四川茶叶创新团队,广泛开展技术创新研究。

资源整合力度显著加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2008年以来,省本级农业厅投入用于基地建设的资金超过8千万元,带动整合各类资金近10亿元投入茶产业发展。2009年开始,生产、加工机械全部纳入农机补贴。

中国网西部高地:前几天,成都蒲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采茶节。几乎在同时宜宾市也举办了早茶节。虽然今年由于天气原因,四川春季早茶采摘时间推迟,但似乎没有影响四川春季早茶的采摘和市场推广的热情。我们的第四个问题是,请你介绍一下今年四川春季早茶收获情况。

傅志康:我今天刚刚接到业务部门报来的统计报表。可以欣喜地告诉你,我省春茶量增价扬 茶农增收有望。进入2012年3月以来,我省茶区陆续进入采摘高峰,虽然受较长时间的低温、阴雨、寡照不利气候的影响,采摘期推迟,但3月中旬气温回升迅速,各地陆续出现洪峰期。据对全省10个产茶大县、10个茶叶专业村和20个龙头企业(专合社)截止3月20日的调查统计分析,总体呈现量增价扬、增收在望的态势。主要表现在:采摘面积扩大、产量增加。由于近年来新植茶园陆续投产,采摘面积增加35万亩以上,总产明显提高,如泸州市纳溪区、夹江县今年采摘面积增加2万亩以上、扩大15-20%。竹叶青茶业、叙府茶业等主要龙头企业茶叶生产加工量已超过上年同期水平。质量提升、价格上扬。近年来,规模化建设基地,标准化、良种化茶园面积逐年扩大,茶叶质量不断提升,价格稳步上扬。截止3月20日,全省鲜叶价格普遍较去年同期上升10-15%,部分地方如峨眉山市上升30%,夹江县修文村2011年每公斤鲜叶85元、今年同期102元,上涨20%。产销两旺、增收有望。近年来全省各地注重品牌打造、推广与宣传,取得显著成效,鲜叶、毛茶与产品价格明显提升,亩鲜叶收入增加较快,茶农增收明显。荣县茶叶产值较上年同期增长30%、蒲江县成佳镇同心村增长17.8%。

为确保我省春茶今年增产增收,还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加强肥水管理,及时追施催芽肥,促进茶芽萌发,确保产量品质;加强采茶用工的组织协调,确保做到及时、分批、标准采摘,提高下树率,促进茶芽多发、快发;加强金融协调与服务,确保流动资金充足,确保企业鲜叶收购不给茶农打白条;加强产销衔接,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主动开拓市场,确保茶农增产增收。

中国网西部高地:从你介绍的情况来看,四川省发展茶产业的工作确实做得扎实,推进有力,效果显著。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既要充分肯定成绩,也要看到可能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我们的第五个问题是:四川茶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是否存在差距与问题呢?如果有,如何解决呢?

傅志康:虽然我省茶叶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势头强劲,但把我省茶叶产业放在全国去比较,差距仍然相当明显。一是品牌的差距。我省还没有一个像安溪铁观音西湖龙井茶、云南普洱茶那样叫得响的区域品牌,茶叶品牌多、乱、杂、散现象依然严重。二是良种化的差距。全省无性系良种比列只有53.1%,只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比许多兄弟省市低。三是效益的差距。尽管我省茶园面积上升到了全国第二位,但产值只排在全国第三位,与面积比我们小、产值排在全国二位的浙江、福建兄弟省比,差距还很大。

另外在产业发展中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常有发生,对茶叶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原料细嫩化、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三是劳动力,部分茶区春茶采茶工短缺。四是农业投入品、电力、运输等上涨较快,茶叶成本增加幅度大。

对于川茶品牌还不够响的问题,省农业厅任永昌厅长早在2008年的全省茶产业座谈会上就明确提出:整合川茶品牌、打造名牌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必须改变我省品牌多杂乱、有实无名、原料销售、效益低下的局面,重塑川茶形象。任厅长提出,要用3-5年的时间,使川茶整体形象得到显著提升,要让川茶走向世界、全国人民都要喝川茶。为此,省上确定以川茶为主题,作为整体宣传四川茶叶产业。在川茶概念下打造有区域、文化、产品等特色的茶叶品牌,把川茶具体化,使川茶成为 天府之国的又一张名片。

经过几年的努力,川茶品牌已有显著提升,一批知名川茶企业的川茶品牌也越来越响,不仅热销国内,甚至远销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国内外知晓川茶的人越来越多,喝川茶的人也越来越多。川茶品牌不够响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变。我们对川茶品牌的形象提升、叫得更响、走得更远,充满信心。

对于川茶产业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省上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问题的解决。同时还有待于国家层面相应的政策支持,以及茶业行业和茶叶企业的共同努力。

中国网西部高地:前面你提到四川茶产业在2011年实现了开局良好。可以感觉得出,你对十二五四川茶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我们的第六个问题是:请你介绍一下四川茶产业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和要点,让我们一起展望四川茶产业十二五的发展前景。

傅志康:根据四川茶产业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川茶产业的发展思路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建设现代茶叶产业基地、千亿增收示范工程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创新发展机制,集中打造区域大品牌、培育产业强县,做大做强川茶产业。

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400万亩,产量20万吨,产值超过100亿元。名优茶比率达到60%以上,无性系良种面积达到60%以上。培育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2家,5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2家,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家,打造2-4个全国知名大品牌。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四川将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全面推进标准化基地建设,促进规模化茶产业基地建设。以现代茶叶产业基地建设和千亿增收示范工程建设为契机,打破土地的行政(镇)、村界限,成片规划,改造一批,发展一批,淘汰一批,连片建设、集中发展,进一步打造乐山、雅安、宜宾、泸州等200万亩川西南名优绿茶产业带和广元、巴中、达州等100万亩优质富硒茶产业带,重点支持建设10个20万亩以上的茶叶产业强县。

抓好安全高效茶园建设,全面提高产业安全水平。在核心县建设200万亩以上安全高效茶园基地。因地制宜种植无性系优质高产品种,良种化水平达到60%以上。大力推广机修、机采技术,缓解劳动力紧缺的矛盾。加强对投入品的管理,指导茶农科学用药、安全用药,全面推广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推进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推进从茶园、加工到销售的全程清洁化。加大质量安全检查、检测和处罚力度,推进产地产品准出制度建设。

全面推进标准园创建,引领现代茶产业发展。十二五期间在全省建设145个现代茶叶万亩示范区,以产业布局区域化、基础设施规范化、推广品种良种化、生产过程标准化、生产经营组织化、产业销售品牌化六化为标准,扩大标准园创建规模,提高标准园创建水平,引领现代茶产业发展。

强力推进区域品牌打造,不断提高川茶影响力。继续推进峨眉山茶、蒙顶山茶、宜宾早茶等区域品牌建设,并通过各种节会、展示展销会、博览会等,加大对重点区域品牌、重点茶叶龙头企业、四川省十大名茶等推介和宣传,下大力把名优川茶推向全国。

扶持发展龙头企业与茶叶专业合作社,增强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能力。目前,四川茶叶加工企业分散,达4千多家,既浪费资源,又不利于整体竞争力提高。通过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社,提高产业组织化、专业水平化,增强带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双带动能力。加快推进企业整合,促进中小企业向骨干企业、优势品牌集中,形成集约化经营。对设施设备、技术落后、不具备生产条件的加工企业进行限期整改,对无证照、无设施设备、无质量保证的三无小作坊坚决取缔。

强化科技支撑,增强产业竞争力。建立完善茶树良种繁育体系,确保产业发展良种苗木需要;以省育种攻关和创新团队为依托,继续开展特早芽、高香型、高鲜型、高抗型、低氟、高咖啡碱等茶树特色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完善品比试验和配套栽培、加工关键技术。进一步深化与中国茶叶研究所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对接,产学研结合,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和产业技术集成等创新研究与推广。分季节、分环节开展大规模产前、产中、产后技术培训,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茶农。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支撑。进一步争取省委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对茶产业工作的领导,加大对茶产业的投入,推进良繁基地建设、标准化基地建设、高效茶园建设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按照项目资金渠道、性质、用途不变的原则,整合涉农资金,打捆投入茶叶产业发展。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吸引和带动金融、企业、业主等社会资金投入茶叶产业发展。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打造中国最大绿色茶园 推进川茶品牌做大做强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