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茶的栽培管理技术详解

龙井茶是我国的传统名茶,产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和成熟的栽培管理技术,保证了龙井茶的优质高产高效。

生态环境

龙井茶区主要分布在浙江杭州西子湖西南侧的狮子峰、龙井、灵隐、五云山、虎跑、梅家坞一带。茶区峰峦叠翠,林木参天,云雾缭绕,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在16℃左右,年降雨量达1600mm,气候湿润,日照适宜。茶区土壤为丘陵砂岩残坡积母质发育的黄红壤,其主要土种为黄泥砂土,质地疏松,多为微酸性的砂质壤土,主体土层厚度中等,下接半风化的母质层,土壤通透性较好,施肥效应显著。土壤有机质层深厚,养分充足,排水良好,茶树生长持续平稳。特别是茶区四周植被丰富,具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地势条件。如杭州西湖龙井村茶园,北面天竺诸峰环峙成为防御寒潮侵袭的屏障,西面是著名的九溪十八涧,溪谷逶迤,潮湿和煦的南风回旋其间,漫射光丰富。这些得天独厚的地势植被气候要素,为龙井茶优良品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主要的栽培管理技术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龙井茶区广大茶农根据龙井茶树品种的生长特性和当地的地理生态条件,积累了适用于本地的种茶经验,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持续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茶园栽培管理技术。

1.茶树种植

选择的园地要规划设计,坡度15°以上的要修成水平梯级园地,15°以下的要划等高线,经初垦、复垦和施好基肥后即可划行种植。

(1)种植方式和密度 龙井茶区传统的种植方式多采用种子丛式穴播或育苗丛栽,60年代后开始推广密植条栽,80年代试种了部分密植速生茶园,90年代发展的新茶园多采用合理密植的单条或双条种植方式。单行条栽的规格为:行距130150cm,丛距33cm,每丛3株,每亩种植4000株左右;双行条栽的规格为:大行距150cm,小行距40cm,丛距33cm,每丛23株,每亩种植60008000株。

(2)苗木质量规格 现在,龙井茶品种都采用无性繁殖,出圃的茶苗,要求苗高在25cm以上,主茎粗在3mm左右,生长健壮,根系正常,无检疫性病虫害。

(3)茶苗移栽时期和技术 晚秋(秋分至霜降)或早春(雨水至惊蛰)是移栽茶苗的适期。在墒情好的年份,晚秋移栽的茶苗,秋冬季先发根,开春后早发芽,要比早春移栽的茶苗早成园。移栽茶苗要十分注重种植质量,起苗时要少伤根,出圃茶苗要及时种植,定植时将根系舒展平铺在种植沟底部,覆疏松细土八成,踏实,再覆土至泥门上,压实,浇透定根水。对粗壮且多数高于30cm的茶苗,定植后应及时定剪,剪口高度1520cm。 茶苗移栽后还要做好抗旱、防冻等保苗措施,主要有土壤铺草,适施薄肥,及时治虫除草,缺株补植等工作,保证新种茶园壮苗、全苗。

2.茶树修剪

(1)定型修剪 对移栽后的幼龄茶树,要及时定型修剪,当苗高达30cm以上时,应在离地15cm处定剪;第2年春茶前,在上次定剪的剪口上提高15cm,进行第2次定型修剪;第3次定型修剪可在次年春茶采摘高档茶后进行,其高度在第2次剪口上提高1520cm,当年夏秋茶采取打顶养蓬,后期留叶采。以后两年均可采取春茶前多采高档茶,后期适度修剪的方法,当年新梢以养为主,采留结合,当树高达70cm左右,树幅达85cm以上才可逐步投入正常采摘。

(2)轻修剪 龙井茶群体种在本地具有生长力强、分枝多、发芽密的特性,传统的栽培管理没有修剪的习惯,而是采用打顶养蓬、以采代剪、采留结合的方法培养采摘面。随着技术进步与生产的发展,根据生产茶园采摘批次多的特点,对生产茶园常采用轻修剪措施,目的是刺激茶芽萌发、平整树冠、控制树高、便于采摘。每年或隔年进行1次,一般在春茶采后进行,剪去冠面35cm的新梢,阳坡茶园可在秋茶结束后进行,有利春茶早发和增加名优茶产量,这比传统方法要优越得多。

3.茶园改造

(1)砌坎保土,深耕改土 现有茶园多分布在山坡上,对梯坎倒塌的老式茶园,逐年进行修整、改造,改坡地为梯地,改泥坎为石坎,改丛栽为条栽,在茶园四周与路边建立排蓄水系统。同时挑培客土,深耕改土,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这些措施能大大提高坡地茶园的保水、保土、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促进茶树根系伸展,增强生长力。

(2)改造树冠,更新复壮 龙井茶区的茶园多数是1949年前和六七十年代种植的老茶园,经长年采摘,树势渐趋衰弱,树冠急待逐年更新改造或换种改植。根据当地的经验,对树冠更新改造应因树制宜,修剪改造宜在春茶结束后进行,主要有4种方法:

①深修剪:茶树经多年采摘,茶叶产量、品质逐渐下降,对此宜采用深修剪,剪除冠面下鸡爪枝层,修剪深度为1520cm。经深修剪的茶树,对当年夏秋茶新梢留叶采,以养树为主,恢复树势,重新培养采摘面。

②重修剪:重修剪的对象是树势呈半衰老和未老先衰、产量品质明显减退的茶树。一般茶树在离地40cm左右高度修剪,部分低矮茶树以剪去原树高的一半为宜,呈水平形修剪。对于肥培管理水平高的茶园,当年夏秋茶合理打顶养蓬,及时留叶采,年底即可复壮树势。

③抽刈:又称局部台刈。对衰老茶树,根据枝干衰老程度,剪去茶蓬中病虫枝和严重衰老枝干,留下新发出的地蕻枝和粗壮的骨干枝加以培育,继续维持茶树生产力,这是茶区的传统经验。以后采用抽刈和重修剪相结合方法进行,这对改造半衰老茶树,复壮树势的效果更快更好。

④台刈:对生产力已明显衰退、茶树十分衰老的茶园,采用台刈措施,当地茶农称为砍蓬。茶树台刈高度,一般在离地5cm左右。当地茶农用的台刈工具多为锋利的砍柴钩刀,现也有用台刈剪或台刈机,但剪口均要求光滑。茶丛刈去枝干后,要及时清理树桩,扒开四周泥土,通过曝晒或用火烧,进行消毒灭虫,有利于健壮新梢,并开沟增施有机肥,促进茶树生长。当年萌发新枝,通过两次定型剪或不断打顶留叶采等养蓬措施,重新复壮树势,培养丰产型树冠。

茶树修剪改造,必须有其他技术措施相配合,效果才会显著,如加强肥水管理,实行因树制宜地剪采结合,合理采摘,培养新的树冠,及时防治茶树病虫害等。

4.土壤管理

龙井茶区群众根据茶树的生长特性,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茶园土壤管理积累了一套三耕四削的宝贵技术经验。三耕就是春耕、伏耕、秋耕。春耕宜浅,目的是松土与切断草根,在立夏至小满期间进行;伏耕在大暑至立秋期间进行,比春耕深,主要是疏松土壤,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下层水分蒸发,增加雨水渗入量;秋耕在寒露至霜降期间进行,要求深度达到2025cm,即把底土掘起,翻转打碎,表土埋入底层,耙平,既可熟化土壤、深埋杂草与虫蛹,又可提高土壤肥力。四削就是削春草、梅草、伏草和秋草。主要能解决杂草与茶树争水争肥的矛盾,并变杂草为肥料。四削一般掌握在与三耕时间交错进行,质量要求严格,除春草外,均要先削草后掘地,即先把杂草削除归堆行间,等晒干后埋入土中,做到丛内清,四边光。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生产的发展,龙井茶区的三耕四削这一传统的土壤管理技术也有了新的发展。到80年代后期已改为少耕药除,即每年主要在晚秋深耕1次,春耕以锄草代替,其他3次削草基本用除草剂替代。这样既保证茶园管理质量,又省工,并能降低成本。

龙井茶区部分坡地茶园的土壤管理,结合耕锄,还采用了茶园铺草措施,即利用作物秸秆、山草等有机物料铺入茶行土表,这不仅可以起到水土保持、稳定土温的作用,又可提高土壤生物活性,增加土壤有机质,这是一条简单易行、效果良好的茶园土壤管理措施。

5.茶园平衡施肥

50年代初期,没有化肥,龙井茶区茶园均施用农家土杂肥和菜饼。60年代开始施用少量化肥。以后逐年增多,并根据茶树生长季节特点和需肥特性,采取重施有机肥和配施氮、磷、钾等化肥相结合的方法,以满足茶树对养分的需求,形成施足基肥,多次追肥的茶园平衡施肥经验。

基肥在立冬前施,一般都用菜饼或农家肥,特别重视施用菜饼,每亩开沟施200300kg。近年菜饼供应不足,部分茶园用三元复混肥,如中茶1号专用肥作基肥,每亩施75kg左右。追肥每年施3次:第1次在惊蛰前后施,称催芽肥;第2次在立夏后施,称接力肥;第3次在小暑前施,称脱力肥。追肥均用速效氮肥,如每次每亩用尿素3040kg或用硫酸铵6080kg。同时在采茶季节还多次用浓度为0.5%的尿素或0.3%的硫酸铵溶液喷施叶面,多数采取采1批鲜叶喷施1次,可以增产和提高茶叶品质。龙井茶区群众还有看树、看土、看天巧施肥的经验。例如,看茶树的生长情况和土壤肥瘦及吸肥能力来决定施肥量和次数,遇雨天不施肥,在雨前雨后巧施肥,干旱天气掺水施薄肥。实践证明这样才是经济、有效的施肥方法。

6.塑料大棚茶园栽培技术

近年,龙井茶区为适应名优茶发展需要,在部分茶园搭盖塑料大棚,利用它具有明显的增温增湿效果,促进春茶早发,增加名优茶产量产值。据试验,冬季和早春搭盖塑料棚的茶园与不搭棚的对照茶园相比,最高气温提高712℃,最低气温提高24℃,有效积温增加30℃,空气相对湿度提高8%12%。一般年份可提早1020天开采。塑料大棚茶园能避免冬季霜冻危害,特别是春季倒春寒对萌动新梢造成的伤害。春季名优茶产量可比棚外茶园增加1倍以上,产值增加2倍左右。

(1)塑料大棚园地选择 ①要求茶园树冠覆盖度在90%左右,品种优良,茶树长势旺盛; ②茶园土壤肥沃,避风向阳; ③用水方便,有电源,以利灌溉和人工补光。

(2)塑料大棚建造 比较实用的主要有简易竹木结构大棚:采用毛竹为主建造。这种大棚的宽度为1012m,长度为3040m,中间高度2.02.2m,两侧肩高1.51.7m。这种大棚取材方便,造价低,但室内立柱多,遮光严重,使用寿命一般为3年左右。水泥钢筋构架大棚:这种大棚跨度一般为812m,高度为2.63.0m。这种大棚无柱,室内宽敞,透光好,作业方便,但成本较高,寿命可达610年。棚膜采用透光性好,厚度0.080.12mm的聚乙烯无滴膜、聚乙烯防老化膜等,使用效果较好。一般于1112月底搭棚盖膜,至翌年清明前揭除薄膜。

(3)塑料大棚茶园管理技术 ①施肥:应早施重施基肥,及时追肥,并配合施用CO2气肥和喷施叶面肥,为茶树提供充足的物质营养。 ②茶园铺草:应在秋茶后结合施基肥进行1次深耕(或中耕),并在茶行间铺草,对大棚茶园土壤既有增温保湿效果,又可保持土壤疏松,提高土壤肥力。 ③大棚茶园修剪与采摘:塑料大棚茶园每隔23年要进行1次深修剪,每年秋季结束后结合封园进行一次掸剪与边缘修剪,整理树冠。当蓬面上有5%10%的新梢达到一芽一叶初展时,应及时、分批采摘。春茶前期留鱼叶采,春茶后期及夏茶留一叶采,秋茶适当留叶采,并提早封园。 ④大棚茶园护理:保温和通风散热是冬季大棚茶园管理的主要环节。当大棚内气温冬季上升到25℃、春季上升到30℃时就应通风降温,当气温下降到20℃以下时再闭门保温。一般晴天可在上午10时左右开启通风道,下午3时左右关闭。 ⑤揭膜:当气温较高,已无寒潮和低温危害时可考虑揭膜,时间为3月底至4月初。揭膜前需经数次练树,方法是在揭膜前1个星期,每天早晨开启通风口,到傍晚再关闭,连续56天,使大棚茶树逐渐适应自然环境,最后揭除全部薄膜。

7.茶树病虫害防治

龙井茶区茶树病虫种类较多,在70年代初,茶树害虫以体形大、世代少的茶尺蠖、茶毛虫、茶蓑蛾、刺蛾为主,以后逐渐转向虫体小、代数多、繁殖快的小绿叶蝉、螨类、黑刺粉虱、介壳虫及煤病等多种病虫害,给防治带来一定难度。70年代末至80年代,龙井茶区建立了病虫测报站,根据茶园虫情预报,有的放矢地选用农药,适时防治,防效大大提高。近年龙井茶区根据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和化学农药防治相结合,同时在秋茶结束后采用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封园,减少次年茶园病虫发生量。这样既可控制农药残留量,又能有效控制害虫的蔓延,减少损失。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龙井茶的栽培管理技术详解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