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茶事之茶具,惟携茶具赏幽绝

精美的紫砂茶具

茶具,用于帮助饮茶的器具。有了它,茶在进入我们的胃肠之前,才有了诗意的停泊,才有了量定的情谊。

液化的茶,始终是会挥发的,而固化的茶具,却可以长久地保存于世,折射出风云的变幻,时代的变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茶具,才是茶文化最原始的载体。一个地方的茶文化是否繁荣,从很大一个方面来说,是看这座城市能否系统地向世人展示茶文化延续的历史画卷。而宜宾,仅靠茶具,就能做到。
茶具与历史

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据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我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而据考古发现,宜宾早在秦汉时期,已能烧制黑釉土陶茶盏。由此可见,茶具的起名与宜宾茶具的历史,几乎同时。

有史料记载,古时宜宾有唐代分碗,宋代分汤的点茶习尚,点茶是唐、宋时的一种煮茶方法。其具体操作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点出茶汤。记载中,着重点出唐代分碗一句,可见唐代宜宾人饮茶时,对茶具的重视。

明清以后,茶具不仅为实用,而且成为十分典雅的工艺品,茶具上的文化气息已愈来愈浓厚,制作茶具的主要材料,陶制茶具和瓷制茶具则进一步发展,在我市考古发掘的过程中,川产青花陶瓷盖碗茶具就曾大量出现。

而在民国时期的宜宾茶馆,三件一壶是必备不可或缺的,舞动的长嘴茶壶和平端的盖碗茶具即是最草根、最平民、最现实的茶艺表演。三件指的就是闭茶的盖、盛茶的碗和托碗的船。因三件易碎,故常见补碗师在茶馆里留连。
茶器与生态

今年我市早茶节的主题为 早春早茶 生态宜宾。其实,与茶古来有约的宜宾人早就体会到了茶味中那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意境。在取材上,坐拥世界最大竹林蜀南竹海的宜宾人,自然将青睐的目光投入这片翠绿的竹林,竹制茶具成为宜宾茶具的一大特色。

竹制茶具,来源广,制作方便,对茶无污染,对人体又无害,因此,自古至今,一直受到茶人的欢迎。但是,竹制茶具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即便经过防水处理,长期使用后仍然会产生渗水的现象,所以,后来宜宾人又发明了竹编茶具,竹编茶具由内胎和外套组成,内胎多为陶瓷类饮茶器具,外套用精选竹子,经劈、启、揉、匀等多道工序,制成粗细如发的柔软竹丝,经烤色、染色,再按茶具内胎形状、大小编织嵌合,使之成为整体如一的茶具。这种茶具,不但色调和谐,美观大方,而且能保护内胎,减少损坏,同时不易烫手,且富含艺术欣赏价值。

茶器与乐趣

茶具发展到现在,已由饮茶的专用工具,变为提高人们生活品味和情趣器具。近日,长宁县茗香居的主人刘刚宏就兴致勃勃地向记者介绍了许多有关茶具的知识。刘刚宏说,现代茶具一般有茶盘、茶壶、茶勺、茶漏、茶杯、茶宠等。其中,茶宠尤为让人喜爱,茶宠是一个个年长日久以茶水滋养就会温润可人、茶香四溢的陶质工艺品,将其随意放在茶盘上,泡茶的时候,多余的茶汤随意浇在茶宠身上,小家伙喝饱了肚子,就会从小口吐出茶汤,为品茗增加了几多乐趣。我们有闻香赏‘宠’这个说法。传统的茶宠有金蟾、貔貅、辟邪、知足、佛祖等,在每次喝茶时用茶汤轻轻浇淋或用茶扫蘸茶汤涂抹,茶宠无论是光泽度还是色泽都会悄然发生变化。刘刚宏说。

紫砂茶具也是近代宜宾的常用茶器。一般情况下,一套紫砂茶具只能专用于一种茶叶,否则就极有可能与其他茶叶串味,影响口感。刘刚宏说,紫砂壶上有许多微小的孔洞,因此能储存茶叶的香味,如若浸泡过其他茶叶的话,则很容易使茶水的味道混淆。

在他的介绍中,记者还了解到,现代人使用的茶具类别一般为紫砂、陶瓷、玻璃三种。在这三个类别中,紫砂最专娇气,而陶瓷与玻璃茶具有更强的视觉感官作用,能直接看到茶叶与茶水,方便辨别品质。

在宜宾,老百姓经常饮用的是绿茶乌龙茶红茶花茶,选择泡茶用具各有不同。宜宾当地的高档绿茶叙府龙芽,用不加盖的玻璃杯或白瓷杯来泡,能增加透明度,便于人们赏茶观姿,也防止嫩茶泡熟,失去鲜嫩色泽和清鲜滋味。普通绿茶中的屏山炒青,因为不在于欣赏茶趣,而在于解渴或饮茶谈心,或佐食点心,或畅叙友谊,因此,也可选用茶壶泡茶。此外,喝红茶的方式和绿茶相仿,因此泡茶用具也基本相同。

品茶,选具,观心。人生为壶,沏杯香茗。颔首浅饮间,早茶又绿。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宜宾茶事之茶具,惟携茶具赏幽绝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