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出口的瓶颈在哪里

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发展突飞猛进,茶叶出口量、出口额屡创历史新高。2010年,我国茶产量140万吨,位居全球第一;出口30.24万吨,位居世界第二。但骄人的成绩难掩背后的隐忧,行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棘手瓶颈。
中国食土商会茶叶分会秘书长蔡军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自2005年以来,我国茶叶年出口量始终徘徊在28万30万吨,国际市场以红茶消费为主,我特种茶的资源优势一时难以转化为市场优势,未成为国际市场消费的主流产品。国内茶企拓展国际市场的综合实力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差距明显,若想成为世界茶叶出口强国仍任重道远。随着产业发展和企业经营实力的增强,行业全面转型升级将成为中国茶引领世界茶业发展潮流的必然趋势。
茶叶出口遭遇诸多瓶颈
据蔡军分析,目前我国茶叶出口面临的瓶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主流市场占有率低,市场结构亟须调整和优化。我国茶叶出口市场格局是由历史诸多因素和传统消费习惯逐渐发展起来的,有很大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显示出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可持续。
缺少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我国多数茶企是从上世纪9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缺乏真正意义的国际茶叶行业龙头企业和全球知名品牌,实力和规模普遍偏小,尚未形成有规模的标准化、规范化茶叶生产链,缺乏国外市场分销渠道,难以凭借自有品牌占领国际市场。
多以来料加工为主,缺乏竞争力。我国茶叶出口多为原料性产品,沦为外商的生产车间,只能获取微薄的加工费,更多的利润被国外品牌商赚取,竞争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主。
新市场拓展不力。各种宣传促销跟不上,缺乏联合互动的对外宣传机制。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消费者以饮红茶为主,我绿茶主要销往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特种茶类尚未形成国际市场消费热。
产品开发欠缺。我国90%以上的茶企欠缺自主研发能力,贸易企业与科研机构缺乏合作,不能根据市场不同偏好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新品种研发能力相对不足。欧美国家尽管不种植
茶树,但企业十分重视茶叶新产品开发,深加工产业非常发达。
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对茶产品的质量缺乏统一的标准和技术指标。对企业无资质管理,谁都可以进入国际市场,经营秩序较为较乱。
国际形势不稳,给企业出口造成不连续性。由于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人民币预期升值及有关国家、市场农残检测指标多、变化快等因素,给出口企业经营加大了风险,导致出口不稳定和不可持续。
打造中国茶叶国家名片
如何冲出这些瓶颈?使产茶大国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正常有序地发展。蔡军表示,整个行业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政府、行业、企业联手互动,形成合力,才是根本。他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开展名茶、名企、名品联合对外宣传,打造中国茶叶国家名片。加强与进口国茶叶商、行业组织交流和合作,在消费国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宣传推广,使我国具有区域优势产品、风味独特茶产品,在国际市场充分展现,形成新的市场战略格局。
培育市场主体,推动大型茶企成为上市公司,向跨国经营集团迈进。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构建产业布局,加快推动产业链两端的发展,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产、销、学、研互动机制,推进中国茶走向世界。
用现代科技改造传统茶类,依托工艺创新开发出口新产品,走科技兴茶之路。要研制适应不同市场的茶产品,以风味茶、功能茶、方便茶、科技茶等拓展国际市场,引领世界茶叶消费潮流。
全面建立茶叶质量可追溯体系。研发替代农药,建立出口茶生产基地,生产无公害茶和有机茶,通过茶厂茶园一体化,推行清洁化、标准化生产茶产品,全面提高茶产品质量。
建立国际茶叶市场,升级贸易流通方式,构建国际固定展示平台。搭建现代化交易平台,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茶叶供销不畅通的瓶颈,推动我国茶叶贸易方式尽快与国际接轨,增强我国茶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主导地位。
蔡军表示,虽然我国茶叶出口历史悠久,但我茶叶出口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综合实力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还存有较大差距。鉴于茶叶是健康饮品的概念越来越被世人接受,以及我国茶叶的多品类优势,相信随着政府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和企业经营实力的继续增强,我国茶叶行业国际影响力将逐步提高,预计2012年茶叶出口数量将有所增长。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茶叶出口的瓶颈在哪里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