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叶出口如何真正茗扬四海

名茶强势,品牌弱势,中国茶业已在数量上做大,还需在经济效益上做强。

迄今中国仍是世界第一大茶叶生产国。2005年以来,中国茶叶出口量始终徘徊在28万-30万吨,到2009年首次突破30万吨。2010年中国茶叶出口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出口量达到30.25万吨,居世界第二;同时茶叶出口金额达7.8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绿茶领衔众茶贵

2011年首季,中国茶叶出口量价齐飞,共出口7.4万吨,同比增加9.1%;出口均价2739美元/吨,同比上涨13.9%。3月当月出口2.9万吨,同比增加22.5%,环比增加79.5%;出口均价2787美元/吨,同比上涨14.1%,环比上涨1.4%

从具体品种看,一季度主要品种出口价格均呈上扬态势。其中绿茶出口(花茶除外)5.9万吨,增加12.9%,占同期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79.7%,出口均价2523美元/吨,上涨9.6%;红茶出口(乌龙茶普洱茶除外)0.9万吨,增加8.5%,出口均价2520美元/吨,上涨43.2%;乌龙茶出口0.4万吨,减少25.5%,出口均价4052美元/吨,上涨37%;花茶出口0.1万吨,增加14.1%,出口均价5809美元/吨,上涨13.8%;普洱茶出口0.1万吨,减少6.4%,出口均价6612美元/吨,上涨18.9%。

量价齐飞各有因

政策扶持成效显著

2009年6月1日起,茶叶出口退税由13%上调到15%。尽管没有恢复到1995年17%的最高水平,但对于当时正处于金融危机困境中的茶叶出口企业而言,无疑是一针强心剂,并间接稳定了茶农的种植积极性,为之后的出口增长奠定了基础。

刚性需求市场维稳

茶叶作为保健饮品,是生活需求品,不是奢侈品,尤其对中国茶叶出口主要目的地非洲国家而言更是如此。茶叶是非洲当地居民主要的消暑解渴用品,市场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受进口市场经济状况变动影响较小。一季度我国对非洲出口茶叶达3.7万吨,占同期全国茶叶出口总量的50%。

优良品质提升价格

虽然受去冬今春持续低温雨雪天气的影响,中国南方茶叶主产区春茶开采时间普遍推迟15-30天。但进入3月后,江苏、浙江等茶叶主产区气温平稳、日照充足,促进了茶树新梢生长。由于休眠时间长,茶叶中有效成分积累较多,新茶品质好于往年,价格有所上涨。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消息,从全国平均水平看,今年国内明前茶价格约涨25%。

竞争对手产量下降

去年下半年来以来,世界主要茶叶出口国印度由于受到虫害侵扰,茶叶产量下降,投机价格大涨。印度茶叶委员会专门机构预测,2011年3-4月世界市场茶叶供应缺口估计达到10万吨,远高于2010年的6万吨。今年一季度另一茶叶出口大国肯尼亚受旱灾影响,茶叶产量同比下降23%,为我国茶叶出口增长提供了机遇。

内忧外患待破解

尽管中国西湖龙井六安瓜片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等区域名茶品牌声名远播,但是茶叶产品的知名品牌却是凤毛麟角。时下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俏销的都是中低端产品,且多以产地和茶商为名。这种有姓无名的现状导致中国茶叶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缺乏市场信任度,产品出口价格落后于其他茶叶出口大国。近几年,中国每年出口茶叶约30万吨,占年产量的1/3,但出口均价仅为2美元/千克,远低于印度、斯里兰卡等国的茶叶出口价格。

粗放增长亟需转型

目前,中国茶叶出口主要以简单加工的散装原料茶为主,包装简单、档次低。与此同时,国内茶叶生产企业之间的竞争仍然停留在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来扩大出口数量的粗放型、低层次价格竞争上,行业整体利润率日益微薄。2010年中国茶园种植面积约占世界茶园面积总量的50%,但产量只占全球茶叶总产量的33.69%。

标准建设仍然滞后

与国际市场上盛行的红茶、普洱茶等能通过后期加工达到风味一致的消费品种相比,以新鲜制胜的中国绿茶,其品质由产地、树种、炒制等多种复杂因素决定,很难制定统一的质量衡量标准。例如浙江龙井中的特级和一级之间的区别,除非专业人士,否则很难分出。标准缺失的直接后果就是在茶叶出口贸易中,企业只能用其他国家和地区制定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茶叶,在客观上为别国设置绿色壁垒创造了条件。

绿色壁垒频频掣肘

2006年日本实行肯定列表制度,提高了茶叶等农产品检测标准;2009年5月起,日本《食品卫生法》又将设限的农药残留由83种增加到144种,并将设限以外的农药残留全部限量为0.01ppm。上述壁垒导致中国对日茶叶出口自2005年起连续5年负增长,日本市场占中国茶叶出口量的份额从2005年的12.1%降到2009年的6.3%,今年一季度更是降至5.3%。除此之外,欧盟、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也不断提高对茶叶农药残留量的检测标准,增加重金属、黄曲霉素和有害微生物等项目的检测。

市场动荡潜伏机遇

今年以来,北非和中东的埃及、突尼斯、利比亚等国相继出现政局动荡甚至燃起战火,而非洲地区恰好是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一季度,中国对突尼斯和利比亚茶叶出口仍保持增长,但对埃及出口已出现下降,其后续影响仍需关注。此外,3月份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核泄漏事件,使日本农业遭到破坏,预计日本的农产品进口需求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会扩大,这给中国包括茶叶在内的农产品扩大对日出口提供了机遇。但由于日本对进口农产品质量要求较高,中国茶叶能否突破绿色壁垒打开日本市场值得关注。

茗扬四海品牌至上

中国目前有7万家茶企, 5000万以上从事茶叶销售、茶馆服务等第三产业的人员,大约8000万的茶农。茶产业兴衰起伏不仅关系到一个产业的成败,更关系到民生和谐。要实现从茶叶出口大国到出口强国的转变是一个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内外两方面着眼。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2010年中国的茶叶深加工领域采用不到茶叶总产量5%的中低档原料,创造了300亿元人民币的产值,占中国茶叶年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在国内中低端茶叶产量过剩的背景下,浙江绍兴、湖州等地茶叶深加工企业将品质稍逊色的春茶,甚至是以前弃之不采的夏秋茶通过深加工转换成茶浓缩汁、速溶茶等产品,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茶叶深加工正成为当地茶叶经济提速的新引擎。

目前,深入开展茶多酚、茶多糖、茶黄素、茶氨酸、茶皂素等茶叶活性成分的基础研究,加强与食品工业、日化工业、医药工业等行业间的沟通和交流,开发和推广茶叶食品、保健品、减肥药等深加工终端产品,把传统的喝茶、品茶变为吃茶、用茶,无疑是一条既能消化过剩产能、符合产业发展现状,又具有很好市场前景、合乎循环经济理念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很多人都知道,立顿是全球第一大茶叶品牌,年销售收入超10亿欧元,是居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之后全球消费者选用最多的第三大非酒精饮料。但是,立顿的故乡英国并不出产茶叶,而且还是严重依赖进口的茶叶进口国。这充分说明,在全球化经济的浪潮下,品牌就是市场竞争力的标志,品牌就是消费者信赖的名片,品牌就是产品高附加值的代名词。

要化嘉木为名木,就必须打造国际知名的自主品牌。而品牌的打造是一个由内而外的过程:它需要建立标准化的生产体系,树立从茶壶到茶园的生产理念,要有可靠的质量监控追溯体系,要有明确的茶叶分级标准;它需要兼容并蓄的产品设计理念,国际领先的品牌经营战略,以及遍布全球的市场营销网络。茶叶品牌的发展壮大需要经历漫长的历程,唯有插上品牌的翅膀,中国茶叶出口才能真正实现茗扬四海。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中国茶叶出口如何真正茗扬四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