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的茶情结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和饮茶的国家,是茶文化的发祥地。我国饮茶,素有喝茶和品茶之分。所谓品茶是以茶为对象的品饮活动,是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高度统一的生活艺术。 乾隆皇帝嗜茶成癖,朝野人士皆知。当他85高寿时,向御前一位老中医透露了隐退之意,老中医说:国不可一日无君。乾隆听后哈哈大笑,风趣地说:君不可一日无茶。乾隆是中国帝王中长寿者之一。他高寿的原因很多,其中经常饮茶是一个重要因素。乾隆不仅饮茶成癖,且尝遍神州名茶,寻遍各地名泉。有一次,朝中一位大臣呈献一份名茶,乾隆尝后,觉得此茶非同寻常,其味甘醇爽滑,具有特殊的浓郁兰花之天然香气,他便问谁知该茶产于何地。一位大臣奏上:此茶发现于福建安溪南岩观音石下,其色褐绿,身重似铁,气香形美赛观音。乾隆据此赐其茶名曰南岩铁观音。
乾隆饮茶用水也十分考究。他遍尝北京各处的井水和泉水后,最后选中北京西郊玉泉山的泉水,赐名为天下第一泉。乾隆游江南时,随从专门用车拉着玉泉水供乾隆沏茶饮用。可是途经济南时,无意间品尝到趵突泉水,觉得其甘冽胜过玉泉水,就把带来的玉泉水倒掉,全部换为趵突泉水,并亲笔题激湍两字勒石于泉边。
孙中山以茶代酒 孙中山先生一向倡导以茶代酒,他生前多次到杭州,登六和塔,尝虎跑泉,掬泉品茗,留下千古名言:味真甘美,天之待浙何其厚也!他十分关心兴旺祖国茶叶,为此,他颇有兴趣地写道:譬如就饮料一项说,中国人发明茶叶,至今为世界之一大需要,文明各国皆争用之
鲁迅饮茶着迷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喜欢饮茶,而且还颇有研究,曾是昔日广州陶居、陆园、北园、妙奇香等茶楼的座上客。他品茗还有独特功夫,他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种清福,首先必须有功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感觉。
老舍视喝茶为艺术 著名作家老舍生前曾多次说过:喝茶本是一门艺术。本来中国人是喝茶的祖先,可现在在喝茶艺术方面,日本人却走在我们的前面了。老舍对祖国茶艺术之落后不无遗憾。
苏轼嗜茶成性。他认为晚上办事要喝茶: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创作诗文要喝茶:皓色生瓯面,堪称雪见差;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睡前睡起也要喝茶: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由于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足迹遍及各地,为他品尝各地的名茶提供了机会。其中: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是杭州所产的白云茶;千金买断顾渚春,借民越人降日注是湖州产的顾渚紫笋茶;未办报群青玉案,建溪新饼截云腴是月兔茶;浮石已士霜后水,焦坑闲试雨前茶是焦坑茶。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写诗近万首,内容涉及茶的就有近二百首。并且他还谙熟茶的烹饮之道,他总是以自己动手烹茶为乐事,一再在诗中自述:归来何事添幽致,小灶灯前自煮茶,山童亦睡熟,汲水自煎茗,名泉不负吾儿意,一掬丁坑手自煎,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前。
袁枚也是品茗高手,他最喜欢家乡的龙井,每次品到其他茶,都爱和龙井作比较,如他这样评阳羡茶:茶深碧色,形如雀舌,又如巨米, 味较龙井略浓,对洞庭君山茶,他说:色味与龙井相同,叶微宽而绿过之, 采掇最少。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以一幅墨竹图而家喻户晓,他也是一个爱茶者,茶是他创作的伴侣,茅屋一间,新篁数竿,雪白纸窗,微浸绿色,此时独坐其中,一盏雨前茶,一方端砚石,一张宣州纸,几笔折枝花。朋友来至,风声竹响,愈喧愈静。他的一首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 一壶新茗泡松萝,得到了不知多少文人的共鸣。
曹雪芹也是个品茶好手,他善于把自己的诗情与茶意相融合,在《红楼梦》中,有不少关于茶的妙句, 如写夏夜的:倦乡佳人幽梦长, 金笼鹦鹉唤茶汤 ;写秋夜的: 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写冬夜的: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鲁迅先生对饮茶也颇有研究,曾写作《喝茶》一文,无情地剖析着那些无病呻吟的文人们。题虽为《喝茶》,而其茶却别有一番滋味,鲁迅心目中的茶,是一种追求真实自然的粗茶淡饭, 而决不是斤斤于百般细腻的所谓工夫。而这种茶味,恰恰是茶饮在最高层次的体验:崇尚自然和质朴。鲁迅笔下的茶,是一种茶外之茶。
从唐代开始,我国古人已用细煎慢品代替了解渴式的粗放吞饮,并有意识地把品茶作为能显示高雅素养、寄托感情和表现自我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品茶是人们运用审关美观对茶叶进行鉴评和欣赏,是中华民族纯洁清雅风尚的一种体现。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名人的茶情结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