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系列之六,近代茶馆的中西结合

进入近代以后,中国社会呈现出急剧变化的特点,伴随着这种变化,杭州茶馆从规模变化、场地分布,到经营特色和功能发挥都体现出了鲜明的中西特色相结合的特点。 首先表现在经营方式上。茶馆中不仅有西方的饮料,如咖啡、可可、汽水和
啤酒等,还有西方的茶点,如蛋糕、饼干等,茶馆类型出现了音乐茶座、公园露天茶室等。这种改变也是有被迫的原因的,舶来品如电影院、歌舞厅、咖啡馆等的兴起,茶馆生意变得暗淡,简单的休闲、娱乐、解渴的作用渐渐失去竞争力。
在其装潢方面也体现中西合璧的特点,中式的藤桌藤椅和西式的沙发并有,中国的字画和西方的油画并存,中国的清流雅韵和西方的爵士歌曲兼有。茶馆失去原有的精俭,商业气息变得浓郁,但是中西结合的好处就是更能融合中西文明中优秀的成分,创造出独具一格的近代文化特色,对以后的茶馆以及特色文化的传承间接起到积极作用。这些特点在上海和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表现得更突出。在上海租界,还有外国人开的茶馆,光绪初在虹口及四马路一带有所谓三盛楼、开东楼、玉川品香社,皆日本茶社也。
原因有二:
一是自1840年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将中国大门打开之后,西方文明侵入中国,西方人带来了西方的生活习俗和生活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在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由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被西方先进的科技和观念冲击,影响到生活的每个角落,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茶馆首当其冲,在经营方式及理念等方面发生了改变。
二是中国的主动性决定了茶馆必定感染西方色彩。在西方的影响下,中国部分人士由被动接受改变进而转变为主动接受新观念,并且用新的观念和视角来改变生活。且不论在政治领域学习西方的先进的资本主义政体,就单是社会生活而言,出现更多的学习西方的礼俗和生活消费方式,进而在茶馆上也有体现。
这一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战乱不断,各种矛盾尖锐,茶馆成为人们了解时局、预测形势发展和获取各种信息的主要场所。茶馆数量陡增。四川有句谚语,头上晴天少,眼前茶馆多。仅以成都来说,40万人口的城市,茶馆多达1000多家。绍兴光沿河桥头就有上百家茶馆。随着数量的增加,经营上也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
由茶馆的中西特征,可知茶馆体现出来的外向性,是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载体之一,也是新的文化形式形成的载体之一。
近代茶馆既是大众经济一部分,更是承载市民文化的一种载体,其发展的历程不仅反映出近代商业发展的特点,更可以折射出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特点。

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爱红茶 » 茶馆系列之六,近代茶馆的中西结合

赞 (0)